2024年7月1日开始,大数据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为期两周的“实践教学小学期”工作正式启动。与传统教学相比,小学期主要安排实习实训、学科竞赛等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有关得教学活动,以实践、科研、创新学习为主,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。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立足应用型本科院校,针对2021-2023级学生开展《C语言项目实践》、《软件项目实践》和《嵌入式系统技术与应用实践》三门课程,形成以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。
对于大一学生而言,暑期小学期成为了他们巩固与深化学习成果的关键时期。为了重点强化编程基础,计科专业开设了《C语言项目实践》课程。该课程旨在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,不仅让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思想,还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开发,锻炼其问题解决能力、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。学生们将在导师的指导下,完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的编程任务,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大二同学开设的《软件项目实践》课程,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应用实践,掌握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综合技能,旨在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,王鸿斌团队在仓库ERP管理系统中设计了仓库地图管理模块,通过调用百度地图接口,实现精准定位仓库地址的目的。其他团队在不同项目中实现了实时动态监控数据功能,从而能更直观地观测数据,提高项目运行效率。
针对大三学生开设的《嵌入式系统技术与应用实践》课程,其核心聚焦于增强学生的软硬件集成实践能力。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实战项目,学生将亲身体验从构建嵌入式系统基础框架,到编写关键驱动程序,再到开发实际应用软件的完整流程,从而全面深入地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每一个环节。这样的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融会贯通理论知识,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。
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,积极引导学生投身于电子设计大赛和嵌入式芯片设计竞赛之中。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,还能促使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,进一步磨练和提升在嵌入式系统领域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。
“我最大的收获是无论动手实践能力、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,都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言传身教,让我的技能有了质的提升。”计科2104班学生李耀阳在这种“走出书本,走进课堂”的实训课中受益匪浅。
“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”是学校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,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水平,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,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首次积极探索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率先推动“实践教学小学期”教学计划,加快“双一流之外的首选大学”的办学步伐,立足山西,面向华北,辐射全国,打造创新型、应用型人才。
(撰稿:张学良 摄影:李青云 责任编辑:赵其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