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19日,晋中信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《操作系统》课程组组织开展了本学期首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。活动围绕教材优化使用与实验教学改革两大主题展开,课程组全体教师通过经验分享、案例研讨与实操示范,共同探索教学提质新路径。
1.深耕教材特色,优化教学设计
活动第一部分由《操作系统》课程教学经验丰富的王希武副教授主讲。他结合多年授课经验,系统剖析了本学期首次选用的《计算机操作系统》(慕课版)教材特点。王老师指出,新教材以"理论-实践-应用"为主线,融入了虚拟化、云计算、系统保护和安全等前沿知识技术,更贴合当前技术发展趋势。针对这一特点,建议授课教师适当压缩传统理论课时,增加"进程调度算法对比""虚拟内存优化设计"等实践性专题;同时提出采用"问题驱动+小组讨论"模式,通过课前微课预习、课中分组讨论、课后自主探索拓展等形式,帮助学生打通抽象理论与工程应用的壁垒。

2.实验教学革新,激发学生创造力
活动第二部分聚焦实验环节改革。王老师现场演示了全新设计的实验教学方案:将原有基于Windows系统的验证性实验,全面升级为Linux环境下的开放性实践。以"进程通信"章节为例,课程组创新设计了"剪刀石头布"趣味游戏实验,要求学生分组实现基于管道、消息队列、共享存储等不同通信机制的游戏逻辑。王老师通过屏幕共享展示了实验Demo:两个独立进程通过信号量实现同步,利用Socket通信完成对战交互,生动呈现了进程通信的核心原理。"这种将游戏机制与底层原理结合的设计,既能降低理解门槛,又能激发学生的调试热情。"


活动最后,课程负责人杨璐老师进行总结,本次备课会通过新教材研读设计与实验创新双轮驱动,为课程建设注入新动能。后续教学团队将持续完善"理论-实验-项目"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,助力学生实现从操作系统使用者到设计者的思维跨越。
(撰稿:杨璐 摄影:杨璐 责任编辑:赵其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