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推动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,5月7日,我院特邀太原科技大学何秋生教授开展“地方院校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”专题讲座。全体专任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齐聚7教102室,共同探讨新时代课堂教学创新路径。本次活动是学院年度“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工程”的重要环节,体现了学院对实践教学改革的系统性谋划与战略投入。
一、破题学情分析:构建互动型课堂教学生态
何秋生教授以热门综艺《越战越勇》片段为引,类比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内驱力的关键作用。他指出地方院校课堂需直面知识需求迭代快、学生群体多元、传统教学单向输出等特征,通过学情数据从学习基础、动力、习惯、态度、需求五维分析发现,当代学生更青睐互动式、场景化学习,教师需从“知识传递者”转型为“学习引导者”,构建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”的教学生态。


二、专家领航赋能:三闭环模式破解教学困局
课前精准锚定学情:何秋生教授以“激活课堂动能”为核心,结合30年一线教学经验,系统阐释“课前-课中-课后三闭环教学模式”的构建逻辑。何教授通过《数据结构》课程案例展示,指导教师如何利用线上平台发布预习任务,通过学生提交的思维导图分析知识盲区,实现“以学定教”。
课中动态交互生成:“问题链教学法”是何教授课堂创新的核心工具。他现场演示如何通过“基础问题→进阶问题→拓展问题”层层递进,结合小组竞赛、即时投票等互动手段,让学生在“做中学”。
课后实践反哺理论:何教授以“校园导航系统开发”项目为例,详解如何通过“企业真实需求导入+跨学科团队协作+成果可视化展示”模式,将课后作业升级为“微项目”,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知识应用。
三、四维实践体系:构建分层培养新范式
针对地方院校学生特点,何教授提出“基础实践筑牢根基、提高实践强化能力、展示实践激发自信、拓展实践对接产业”的四阶梯培养模型。他特别展示了指导学生参与“中国‘互联网+’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”的获奖案例:“从实验室仿真到企业真实场景,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‘阶梯式’训练平台。”
在互动环节,多位教师就“如何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课时”“跨专业实践项目如何落地”等问题提问,何教授逐一给出解决方案:“实践教学不是理论的‘附属品’,而是需要系统设计的‘必修课’,建议通过‘模块化课程重组’‘双师联合指导’等方式突破瓶颈。”
四、学生实证:实践教学成效可视化
大数据学院学生代表分享经历:“在何教授指导的‘数据挖掘实践课’实践课中,我们团队直接对接某电商企业数据,从数据清洗到模型搭建全程实战,最终形成的分析报告被企业采纳。这段经历让我明白,课堂上学的知识真的能‘变现’!”其分享引发教师们对“项目化教学”的热烈讨论。
五、创新不止:为教师提供“工具箱”
讲座尾声,何教授向学院教师推荐了《课堂创新设计十大策略》《混合式教学中的学情分析方法》等系列教学改革参考文献,并以“心在课程、新在课堂、行在实践”为核心理念发出倡议:“教学改革的本质是‘以心换心’——教师需将赤诚之心融入课程设计,以创新之法激活课堂生态,用实践之力推动教学落地,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点燃学生潜能的‘火种’。”


本次讲座既是一次教学理念的革新盛宴,更是一场实践教学的行动指南。随着学院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,“以学生为中心、以实践为导向”的育人模式正逐步落地生根,为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
(撰稿:韩烁 摄影:韩烁 责任编辑:赵其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