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的校园洋溢着蓬勃朝气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3·15消费者权益宣传会”于3月12日在三达书院意广场火热开展。大数据学院、信息工程学院权益部联合反诈服务支队,将消费维权知识与创意互动深度融合,通过“反诈咖啡车”“权益种子计划”等特色活动,为同学们打造了一场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的沉浸式维权课堂。
科技赋能识套路,互动体验破迷局
活动现场,最引人注目的当属“消费陷阱粉碎站”。展区内陈列的AI互动装置引来阵阵惊叹——对准商品价签扫码,智能程序自动识别“价格刺客”;上传网红产品图片,系统即刻生成“卖家秀与买家秀”对比图。同学们在电子屏前扫码投票,实时生成的“校园最坑套路排行榜”持续刷新,一条“充电五分钟,暖手两小时”的手机段子投票量飙升至榜首,幽默的调侃中折射出年轻一代对消费陷阱的敏锐洞察。完成闯关的同学还能领取电子版“反诈段位证书”,动态表情包式的设计让维权知识传播更显青春气息。

一株绿植见成长,双向奔赴筑权益
“原来我的建议真的会发芽!”参与“权益种子计划”的同学捧着萌发绿芽的花盆感慨道。此次活动创新推出种子盲盒,向日葵、薄荷、幸运草等植物种子与定制种植指南共同发放。当嫩芽破土而出时,扫描叶片二维码即可查看此前提交的校园建议处理进度,将植物生长与权益维护巧妙关联。“看着绿苗和校园服务同步‘成长’,我们真切感受到被重视的力量。”大数据学院、信息工程学院权益部部长焦梓瑄同学介绍,该环节已收集有效建议127条,其中食堂餐品标注过敏源、自习室预约系统优化等提案已进入落实阶段。



咖啡车飘香传知识,创意周边引热潮
“这杯‘人间清醒’我先干为敬!”广场西侧的反诈咖啡车前,印有“扫码拆解霸王条款”“警惕虚假宣传”等标语的咖啡杯成为行走的科普载体。同学们在领取免费咖啡的同时,扫码即可跳转《大学生维权指南2.0》,内含校园常见纠纷处理流程图、法律援助渠道等实用信息。现场特供的“反诈冷萃”“合规椰云”等创意饮品,配合集赞兑换的《校园生存白皮书》手册,让法律知识变得鲜活可触。


长效机制育沃土,维权不止315
未来学院将逐步设立“校园服务开放日”,构建“问题反馈-跟踪处理-结果公示”的全链条机制。正如现场展板所写:“每一颗权益种子的萌芽,都在滋养更美好的校园生态。”当夕阳为咖啡车镀上金边,抱着绿植、握着手册的新工科青年们散去,这场关于权益与反诈的对话,正在春天里悄然续写。


(撰稿:大数据学院、信息工程学院 供稿:大数据学院、信息工程学院 摄影:大数据学院、信息工程学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