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持续深化“家校成长共同体”建设,近日,大数据学院、信息工程学院走进物联2202班智嘉慧同学家中,开展“星链·计划”第2期家访活动。通过三代人的深度对话,学院以“精准护航+温情赋能”为纽带,为奋斗者家庭子女的成长注入新动能,探索家校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。

破译成长密码:从家庭故事到共育方案的精准解码
智嘉慧的家庭是万千奋斗者家庭的缩影:父亲在本地工地奔波,母亲担任太谷二中宿管员,两人因工作鲜少归家;嘉慧自幼与姥姥姥爷生活,周末归家时也常独自伏案学习。面对这一特殊家庭结构,学院提出“三维支持计划”:一是设立“弹性沟通时段”,通过微信留言、定期图文简报等方式,让父母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孩子动态;二是建立“成长见证档案”,将嘉慧的竞赛证书、志愿活动照片整理成电子相册,方便长辈随时翻阅;三是开展“亲情传递行动”,辅导员定期录制嘉慧校园生活短视频,架起忙碌父母与孩子的情感桥梁。姥姥握着辅导员的手说:“学校比我们想得还周到,孩子交给你们,我们放心!”


见证卓越蜕变:从“自强学子”到“志愿标兵”的成长跃迁
“嘉慧连续两年荣获‘优秀学生干部’‘优秀共青团员’称号,参与省级学科竞赛3次,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超300小时。”辅导员侯林莉向姥姥姥爷诉说嘉慧在学校表现,老人听后倍感欣慰。姥姥感慨道:“孩子从小就懂事,放学回家主动分担家务,现在能在学校取得这些成绩,我们特别骄傲!”这份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学院“专业教育+品格塑造”的培养理念深度契合。作为学院青年志愿者,智嘉慧投身社区助老服务,用行动诠释了“专业教育+品格塑造”的育人理念,将专业知识融入实践,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。




破解成长象限:从考研迷茫到路径清晰的多维护航
针对智嘉慧“有意考研但方向迷茫”的困惑,辅导员现场解读学院考研支持体系:学业导师将提供一对一报考指导,定期组织往届考研学子经验分享会,并开放专属自习室。还特别说明:“学院已建立考研资源库,包含历年真题、院校报考指南等资料,学生可随时申领。”得知这些举措,姥姥连连点头:“我们不懂这些新技术,但学校考虑得这么周全,孩子一定能少走弯路!”为加强家校联动,学院还打算建立“家长联络群”,家长可以通过咨询联络群随时关注学生学业进展。

共绘成长星图:从家访到校园的温暖延续
家访尾声,学院送上精心准备的“家校暖心包”——内含记录办学理念的学校简介、校园四季明信片及3D打印专业模型,并发出特别邀请:“今年5月将举办家长开放日,欢迎您到校看看嘉慧上课的智慧教室、生活环境。”姥爷激动地表示:“一定要去学校看看她奋斗的地方!”随礼物附赠的“成长纪念册”里,记录着智嘉慧从大一至今的重要成长瞬间,姥姥翻看时感慨:“这些照片比奖状更珍贵!”



此次家访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重要参考,学院将结合“学业导师制”和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制度落实具体举措,学院坚持家访是为了突破传统教育场域限制,将育人阵地延伸至学生家庭,实现家庭教育隐性力量与学校教育显性资源的深度耦合,为每位学子绘制独一无二的成长星图。未来,大数据学院、信息工程学院将持续推进“星链·计划”,通过定期家访、动态跟踪、资源互通,构建“家庭-学校-社会”协同育人新生态,为培养“德才兼备、知行合一”的数字时代创新型人才注入温暖力量。
(供稿:大数据学院、信息工程学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