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满教育

首页 > 学院动态 > 完满教育 > 正文

破局·提质·赋能:以异科导师制推动新工科青年全面发展

发布时间:2025-09-19阅读数:

为深化全员育人机制创新,推动异科导师工作高质量发展,9月17日,信息工程学院召开全生异科导师工作专题交流会。会议由信息工程学院双院融合专员范志刚老师主持,学院王龙院长115位全体异科导师参会,通过复盘成效、剖析问题、校准方向,为构建适配工科学生成长的特色育人体系凝聚共识、擘画路径。

锚定问题破局:以学生需求为导向,补齐工科育人短板

王龙院长立足工科院校育人实际,从“服务精准度”与“成长全面性”双维度切入,针对学生反馈部分异科活动时间与吃饭、休息冲突”的核心诉求,他强调,“育人不是‘按计划推进’,而是‘随学生所需调整’”,要求全体导师摒弃“任务式安排”思维,主动适配学生碎片化时间,把指导融入学生日常作息,让异科交流从“学生被动配合”转变为“主动愿意融入”,真正把育人服务做到学生心坎上。在成长全面性上,他点出“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发展不均衡”的短板——人文艺术培养薄弱、非体育类完满教育活动未达预期。对此,他提出以“工科底蕴+人文温度”为方向,要求导师发挥跨学科特长,主动指导学生参与舞蹈大赛、元旦晚会、手语操等活动,打造有辨识度的“信工大戏”品牌填补工科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缺口。

理念升级:从“完成任务”到“创造价值”,站稳育人根本立场

异科导师制绝非“附加工作”,而是学校“完满教育”与“书院制”深度融合的核心载体,是实现工科学生“跨学科融合、多元化成长”的关键抓手。王院长对导师职责提出深层要求:一方面,需将就业帮扶贯穿指导全程,结合工科专业特色与行业需求,为学生搭建“素养提升+职业规划”双轮驱动的成长通道,助力学生打通“学业-素养-就业”的衔接链路;另一方面,必须跳出“考核导向”的局限,以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使命担当站稳育人立场——担当,把“育人”作为根本出发点,不仅做学生学业、活动的指导者,更要做成长的“观察者、陪伴者、引领者”,用真心走进学生、用专业解决学生困惑,让每一次交流都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“养分”,真正实现从“完成任务”到“创造育人价值”的理念跃升。

实践创新:以“学生受益”为核心,打造特色育人品牌

双院融合专员范志刚老师聚焦工作落地实效,针对前期对接工作中的细节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与规范部署。在工作标准化层面,明确区分新闻稿与素材的撰写规范,细化材料格式要求,并划定提交时限,确保育人工作过程可追溯、成果可呈现;在机制常态化层面,传达全生异科导师制工作推进会的最新制度与考核标准——明确实行动态淘汰机制,要求导师每月必须与所对接全体学生见面,同时通过“随机抽取学生档案、抽样调查学习生活情况”的方式,强化过程监管,确保指导不走过场、育人不落空。

此次专题交流会,既是对异科导师工作的系统复盘,更是一次育人理念的深化与育人路径的重塑。下一步,信息工程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,推动异科导师制落地见效,学院与书院双院融合,全力搭建交流平台、提供资源支持,让全体导师拧成“一股绳”,为学生全面成长筑牢“全链条”保障


撰稿:许海鑫

摄影:李璐瑶

供稿:信息工程学院